创作声明:本文是根据历史内容所编,文中有关细节可能有所改动,请勿与现实关联,敬请各位理性阅读

  很多人认为,在1916年由英国设计的马克I型新式武器是坦克的“鼻祖”,其实严格来说这个说法是错误的!

  坦克的武器标配就是有枪有炮,人员配置一般分为“车长”、“炮长”和“驾驶员”。

  要是按照这个标准来衡量的话,最早的坦克部队应该出现在明朝,确切的说是出现在明穆宗朱载坖时期,也就是公元1567年。

  戚继光创造了世界上的第一支“坦克部队”,拥有十个营的兵力,共计拥有一千二百八十辆战车,总计兵力达到三万多人,差不多相当于现在两个装甲师!

  之所以说明军这支部队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部队,当然也不是“全凭一张嘴”,我们可以拿一本正史和两本兵书来做证据!

  被打得不敢南下劫掠的蒙古骑兵也可以作证,这支名为“车营”的坦克部队是不可战胜的。

  咱们今天说的这本正史就叫做《明史》,而那两本兵书也都是戚继光写的,一本叫做《纪效新书》,另一本则叫做《练兵纪史》。

  这两本兵书在清朝时都曾被严格管控,如果在崇祯年间,这支坦克部队尚在,后金的八旗军根本就进不去山海关。

  明朝时,为了打压当时的抗倭名将戚继光,一帮吃饱了撑得没事儿干的御史言官想们,便想着把戚继光从江南的鱼米之乡调到大漠的边关去厮杀,结果却催生出了在当年“无可匹敌”的专业兵种—“戚家军车营”!

  众所周知,明朝的皇帝总体上一代不如一代,属于朝臣一方的内阁辅臣和属于内廷的掌印太监、秉笔太监逐渐做大!

  这就导致了皇帝说话就越来越不好使了,就连“立谁为太子”,皇帝说的也不算!

  万历皇帝抗争了好多年,最后却还是败给了内阁辅臣和御史言官,只好让看着就活不了几年的朱常洛接了班!

  其实朝臣们一致拥戴朱常洛,跟他有没有能力没关系,朝臣们就是为了跟皇帝较劲,以此来证明谁才是大明王朝的实际主宰者!

  俞大猷被他们收拾的“三起三落”,胡宗宪被他们整得生不如死,干脆自杀了事,言官们猛踩胡宗宪和于大猷,当然也不会放过戚继光!

  其实准确来说,吴时来只是个“挑头举枪”的,真正扣动扳机的,还是那帮想看戚继光笑话的朝中大佬!

  这些朝中大佬在当时内心的想法就是:你的狼筅对付光脚、光头、拿短刀的倭寇好使,但面对强弓、硬弩、长刀和铁骑,看你还有啥招!

  幸亏,当时的蓟辽督师谭纶是个御史言官不敢惹的军事文官,他给予了戚继光完全的信任和支持!

  未曾想,谭纶交给戚继光的这三万三千人,后来竟被戚继光训练成了世界上第一支“不可战胜”的坦克部队!

  说完“戚家军车营”的诞生过程,再说为何要说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坦克部队呢?其实仔细看看装备和人员配置就瞬间明白了!

  戚继光之所以成为千古名将,就是因为他知道“以万变应万变,以不变应万变,所以因地制宜,战无不胜”!

  戚继光在《纪效新书》里强调了,没有战车的步兵,面对敌人骑兵的冲锋简直是不堪一击。

  到了北方的戚继光知道:蒙古铁骑比倭寇更难对付,光用狼筅是解决不了问题的,而且狼筅对重甲骑兵的杀伤力简直可以忽略不计!

  戚继光在《练兵纪实·杂集卷六·车营解》中强调了组建车营的必要性:“敌人铁骑数万冲突,势锐难当,我军阵伍未定,辄为冲破,城市蹂躏,至无孑遗”!

  “每营战车一百二十八辆,上安大佛郎机(大炮)二架,军士六名管佛郎机二架,每架三名。

  车正一名(车长),专在车上披肩执旗,以司禁止,舵工一名(驾驶员),专管运车,左右前后,分合枢密”!

  我们很难把戚继光每一个车营跟现代的坦克部队编制比较,因为他那一个营的兵力实在是太强了!

  按照现在的说法,戚继光的每一个车营中都有一个将军级的营长,一个负责制定作战计划并传达的参谋长,此外全是作战部队!

  “四车为一局,立一百总,十六车为一司,立一把总,六十四车为一部,立一千总,一个车营有一百二十八个车正,一百二十八个舵正,七百六十八个炮手,再加上鸟铳手、旁牌手、旁把手,总计定员三千一百一十九名!

  经过报请朝廷批准,戚继光得到了十个战车营的编制,同时也得到了与之相应的军饷和武器装备。

  其实说戚家军变成了战车营也不完全贴切!因为战车营实际是“步坦协同部队”。

  比如美籍华裔作家黄仁宇,他就直接把戚家军称作了“混成旅”,他在《万历十五年》一书中就这样地介绍戚家军的车营:

  这一混成旅有骑兵三千人,步兵四千人,重战车一百二十八辆,轻战车二百一十六辆。

  都是十个人属于战车和火炮操控人员,另外十个人则是完全是号称“杀手”的步兵。

  这里所说的“杀手”一词,是戚继光《练兵纪实》中的原话,相当于配属战车的步兵班,与所属战车保持七八米距离,随时防止敌军步兵近距离偷袭。

  明朝在遭遇“小冰河”之前,经济一直都是比较富裕的,军费也比较充足,这一点我们从戚家军车营一个基数的弹药配给就能看得出来!

  弗朗机二百六十五架,子铳三千三百零四门,铅子两万五千六百个,火药七千六百八十斤,这是战车炮专用的!

  此外,还有鸟铳火枪五百一十二门,铳袋五百一十二个,药桶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个,细火药三千零七十二斤,铅子一万五千三百六十个!

  说完了戚家军坦克部队车营的恐怖装备,最后再来说一下车营的实际杀伤力,那可就不是“敌人被射成筛子”,而是直接就被“轰成渣”!

  戚家军的步坦协同作战,让蒙古铁骑吃尽了苦头,清朝人在后来编修《明史》,也不得不捏着鼻子承认:戚继光确实太厉害,不好惹!

  当时的蒙古右翼之主俺答汗,已经是死皮赖脸地向大明“称臣通贡”了,但很奇怪,当时明朝一半的官员却拒绝了俺答汗的“称臣通贡”的请求!

  大臣们投票表决,正好是“一半赞成”,“一半反对”,这就是明朝有名的“通贡票决”!

  而且在万历元年的春天,蒙古朵颜部首领董狐狸,领着侄子长昂合兵一处南下抢劫!

  结果被戚继光先用城防大炮轰,然后用步坦协同冲击,打得蒙古骑兵掉头溃逃,最后还差点活捉了董狐狸!

  在第二年,董狐狸又拉来了弟弟长秃一起进犯,但打不过就是打不过,管你长秃还是短秃,全都不好使!

  戚家军坐镇边关的每一天,什么蒙古铁骑、八旗劲旅都只能服服帖帖,瞬间变得热情好客,素质极高!

  因为就算是努尔哈赤和皇太极,在面对着戚家军十个战车营时,那也是一点胜算都没有的!

  看到这里,估计很多人就产生了最后一个疑问:那就是戚家军的车营如此厉害,怎么到了明末,明军还是用马刀跟八旗兵对砍呢?

  敌人消灭不了的明军精锐,他们来帮忙“消灭”,敌人忌惮的明军名将,他们来帮忙“搞掉”!

  因为对于明末的御史言官来说,能够搞掉一个抗倭名将,那也是可以吹嘘好几辈子的光荣事迹了!

  非常不幸,戚继光就被好战的御史言官给盯上了,以戚继光在边镇久掌兵权呆了十六年为由,将其调往了广东!

  “血战歼倭,勋垂闽浙,壮猷御俘,忘著幽燕,一旦名将戚继光,就这样在贫病中郁郁而终”!

  戚继光死后,其组建的车营也没有了物资供应,甚至连军饷也不能按时发放,最终也逐渐地被岁月淹没了。

  一帮殉国都嫌水凉的文人士大夫们,前一天还慷慨激昂的“反对崇祯迁都”,第二天却又排着队给李自成“磕头称臣”了!

  而等到多尔衮率领八旗军进入北京时,他们又忙着“剃发易服”,“谋取自称奴才”的资格去了,真是可悲可叹啊!


本文由:OB欧宝娱乐唯一官方网址提供